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成为我们铭记过去、展望未来的精神坐标。
崇阳县石城镇塔坳村,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在中共湘鄂边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此刻,当我们站在汉梁峰苍茫的枫林间,仿佛仍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正如后来文人留下的诗篇所咏:“五角星前吊忠魂,当年大战汉梁峰、可怜多少少年血,化作漫山枫叶红。"
【湘鄂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1932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反动派对蒲圻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中共蒲圻中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遭到破坏。为恢复鄂南苏区,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组建工作团返回鄂南。因蒲圻白色恐怖严重,工作团便以崇阳县委机关驻地八斗山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开辟苏区。1933年1月,工作团与崇阳县委合并,组成中共湘鄂边县委员会。1933年10月12日,湘鄂边苏维埃政府在双港实竹坪正式成立,同时建立了红军医院、被服厂、兵工厂等后勤单位,为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湘鄂边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鄂南苏区的重建,为当地的革命斗争树立了一面旗帜。它团结了周边地区的群众,有力地打击了土豪劣绅和地方反动武装,为后来湘鄂边中心县成为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筹集钱财物资的“后勤基地”奠定了基础。
1934年1月上旬,中共湘鄂赣省委派钟期光为中共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心县委的同志们白天分头到各地调查和指导,晚上在油灯下研究问题。他们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在崇阳境内先后恢复和建立了7个区委、6个(区)苏维埃政府、33个党支部、31个(乡)苏维埃政府,极大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石城镇双港革命烈士纪念碑】在1932--1936年期间,石门苏区境内发生大小战斗近百次,其中,血洗宋家山”一战牺牲烈士15人;1932年3月7日汉梁山一战,我红二师牺牲战士200余人。目前,已追认的境内烈士70人,境外烈士240余人。为纪念在石城湾,大沙坪何家桥下英勇就义的中共崇阳县委书记彭制、黎指明,少共书记刘久成,武汉警卫团政委辛埃文,1935年在反“围剿”中牺牲的湘鄂边县66名革命烈士。1984年9月,崇阳县民政局、石城镇政府在石门村龙形山桃树窝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并被定为石城镇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不远处的八斗山脚下,还长眠着一位巾帼英雄——饶碧儿。1935年秋,任湘鄂赣边中心县塔坳区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的饶碧儿,为掩护区委转移,被国民党保卫团杀害,年仅17岁。这些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这些红色遗迹,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岁月。中共湘鄂边中心县委和湘鄂边独立团在这里的英勇斗争,不仅为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来源:崇阳融媒融创工作室
一审:邢通 王勃 胡卫俊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