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最新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应新时代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需要,中央财政进一步优化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23年安排1560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等政策。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在财政资金安排中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体现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庄严承诺,展示的是让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的决心和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中央财政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其中一大亮点是,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从2023年春季学期起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由年生均650元提高到720元,初中由850元提高到940元,支持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生均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意味着学校有更加充足的保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关于这些经费的用途,也有明确的要求:支持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双减”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增加课后服务固然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但同时也意味着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偿,有助于积极拓展课后服务,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如果说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是一种普惠性福利,针对一些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财政部此次也做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提高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调整取暖费补助标准。从人数上看,寄宿生无疑是学校里的“少数人群”,但是从政策的价值取向来看,事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在校生“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细致入微的政策关怀,同样体现在调整取暖费补助标准——相比起提高补助标准,更重要的是,政策调整优化本身就释放了浓浓的暖意。
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责任所系。据了解,为落实好上述政策,中央财政要求省级财政部门督促指导市县财政部门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严禁滞拨缓拨经费,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经费。在为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击节叫好的同时,希望各地教育部门能切实履行职责、承担使命,确保来自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义务教育的“刀刃上”。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