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首台、首座、首条,宜昌“绿电”应用湖北一马当先

04-16 19:29  

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茶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图片来源: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点亮光伏板时,山顶海边的风车正将无形的气流转化为电流,江河潮汐的脉搏在涡轮中化作稳定的能量——这是绿电的时代,是地球以最古老的自然之力,馈赠给人类文明的崭新答案。

十年前,“绿电”还只是环保报告中的概念词汇;而今天,它已成为全球40%新增发电装机的绝对主角。每一度绿电背后,都是人类将蓝天白云写进能源账本的决心。

在大力发展绿电的同时,如何将绿电应用的生活场景?近期,宜昌多个首个、首座、首条的绿电产业实践,徐徐展开一幅绿色新能源的全新画卷。

湖北首台“油改电”新能源机车

上线运行

4月10日10时许

随着一声清脆的鸣笛声

一辆绿色新能源机车

满载1200吨砂石料

从松宜铁路松木坪站出发驶向枝城站

这标志着湖北首台

“油改电”新能源机车上线运行

这台“油改电”新能源机车

由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和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改造

依托原有的内燃机车

搭载先进磷酸铁锂电池

总装电量2300千瓦时

功率2160千瓦

平路最大牵引力5000吨

司机 张远昌:以前,开内燃机车跑一趟下来,脸上和衣服全是油污、煤灰;现在,工作环境变好了,下班后衣服还是干净的。这辆车充一次电能跑150公里。

松宜铁路于1975年建成通车

连接荆州松滋市至宜昌宜都市

全长65公里

是沿线港口、化工园区

工业企业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承担着转运矿石、煤炭、

化工品、农资等货物

年运输能力达500万吨

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邹利国:以前,松宜铁路货运火车主要靠柴油驱动,存在噪声大、废气多、燃料成本高等问题。“经测算,一年运500万吨货物消耗柴油1100吨,排放二氧化碳3777吨,燃料费与内燃机维护费总计约1200万元。

2023年10月

宜昌市印发

《宜昌市电化长江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打造专业化

多式联运绿色货运示范廊道

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决定

用新能源机车替代燃油机车

“使用新能源机车不仅零污染、零排放,还更经济,能耗下降50%,能效提高了25%。比如,以前一台车一次可以运1200吨货物,如今能运1600吨。”邹利国算了一笔账。

货运火车“油改电”后,变得更智能高效。“我们新增了控制系统监测诊断、带病牵引功能,提高机车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同时设置了三级报警保护,确保动力电池安全可靠。”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龚磊介绍。

国网宜都市供电公司新兴产业市场拓展部主任 李凯:新能源机车的顺利上线,离不开充电设施的布局。国网宜都市供电公司建设了1座充电站,配备2台400千伏安变压器、3个直流充电桩。“6个小时就能充满电,一台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87吨。

邹利国表示,未来3年,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将陆续完成剩余7台内燃机火车头的“油改电”工作,届时松宜铁路运输全线将实现“零碳排放”。

宜昌建成

首个纯电动运输船充电站

4月9日,宜昌首个低压大容量纯电动运输船舶充电站在宜都宁通港建成。宁通港电动船舶充电站建成,将有效解决兴山—枝江磷矿绿色航运廊道新能源船舶动力补给问题。

宁通港电动船舶充电站包含1台800千伏安箱式变压器,配套交流电源箱、岸电箱、低压连船电缆管理装置等设施。项目整套系统通过将10千伏交流电源直接转换为船舶所需的直流供电电源,可满足兴山—枝江磷矿电动船舶短途绿色航运的充电需求。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积极对接兴发集团宁通物流公司,深入兴山—枝江磷矿混动运输航线进行勘察设计,从方案设计到建造落地全过程服务,推动宁通港新能源船用充电桩顺利建成。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岸电运维负责人 李兴衡:宁通港电动船舶充电站是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打造长江宜昌段电动船舶充换电网络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兴山峡口港区至宜都港区磷矿运输过坝示范航线电动船舶充电需求,预计单站年充电200艘次/20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47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48吨,同时将有效节约船舶用能成本。

宜都宁通港紧密配套兴发集团宜都化工园区发展,目前已建成7个高桩散货泊位,陆域占地600亩,水运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

湖北首条“零碳货运走廊”

试通行

4月8日,随着首辆重型卡车平稳驶入专用通道,湖北省首条“零碳货运走廊”——夷陵区昌磷路一期工程正式完工进入试通行阶段,标志着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长期存在的“矿车穿城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矿车—道路—能源”全链条绿色生态体系的构建,探索出破解矿产运输扬尘污染难题的创新路径。

全长29.5公里的昌磷路专用货运通道计划总投资27.17亿元,是宜昌打通绿色矿山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工程。据夷陵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冯巧云介绍,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规模化应用磷石膏制品

消纳工业固废3000吨

同步实现运输污染治理

与固废资源化利用

全线配置6座智能换电站

构建新能源重卡

24小时续航保障网络

采用“随建随绿”生态修复模式

将货运通道打造为生态景观廊道

夷陵区樟村坪镇磷矿储量超26亿吨,年外运磷矿石达534万吨。此前日均1700台次燃油重卡需经城区主干道小鸦路运输,导致扬尘遮蔽道路、尾气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等问题频发。“以前运矿车排成长龙,黑烟混着尘土,连窗户都不敢开。”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胡兆勇感慨,“现在好啦,终于能呼吸清新空气了。”

数据显示,夷陵区磷矿运输车辆年消耗燃油超4600万升。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夷陵区分局总工程师胡玉波算了一笔环保账:

若全面实现电动重卡替代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14万吨

二氧化硫157吨

道路扬尘负荷和PM2.5浓度

预计会大幅下降

相较于传统水雾降尘、化学抑尘等末端治理手段,该工程通过“清洁运输+绿色基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源头破解污染难题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运营效益。目前,该区已投用新能源矿车221辆,在建的昌磷路岩花综合能源服务站配备6个充电桩与14个换电仓,建成后每日可满足300车次充换电需求。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水中和:矿车扬尘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目前尚无成熟经验,湖北首条“零碳货运走廊”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将为我国加快复制推广全链条绿色运输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作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夷陵区同步推进产业前端升级。据夷陵区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盛鹏介绍,全区34家磷矿企业正整合为21家,全面淘汰“三高”产能及落后工艺,推广应用“光电选矿”等智能化绿色开采技术,形成“绿色开采—清洁运输—生态修复”的全周期发展模式。

来源:我的宜昌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