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崇阳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王晓晓 孙诗炜
红大岁月
胜利到达陕北的三万红军,是党和人民军队的中坚,也是中国革命希望的火种。毛泽东十分注重军队的思想组织建设和军事文化建设,开办了子丹红军学校和红军大学,挑选学员,培养将来高水平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1936年元月,赵国泰被选送到子丹红军学校接受政治训练。4月训练结束,又到红军大学二科步兵团学习,9月毕业后,留在红军大学任军事教员,直至抗日战争爆发。
刚进子丹红军学校时,赵国泰斗大的字难认一箩筐,听教师讲课非常困难。但他并不灰心,他请同班文化水平较高的同学教他识字,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请教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别人休息时,他还在教室里抄东西,同学们就寝时,他还打着手电筒在看书、复习。4个月的政治训练结束时,他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顺利进入红军大学继续深造。
红军大学开设的课程更多,有政治、哲学、军事、党史、新文学等,毛主席、朱总司令、张闻天、博古、李维汉、徐特立等都到红军大学讲过课。
在红军大学,赵国泰如鱼得水,学习更加勤奋,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特别是毛主席在红军大学的几次讲话,给赵国泰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如“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这段话赵国泰一直铭记在心,成为他部署每次战斗的座右铭,也使得他成为后来的常胜将军。
一年多的红军大学的学习生活,把赵国泰从一个大老粗陶冶成为一个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有文化、有理论的优秀人才。也为他步入将军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本源自网络)
(本栏目编辑:邢通 田正宇 终审:汪淑琴)
►►►
《崇阳经典传奇》栏目播出时间
网络收听:云上崇阳App
崇阳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FM88.9崇阳人民广播电台
首播时间:每周三20:00
重播时间:周六20:00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