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崇阳,4500枚硬币折射诚信之光,43载归途见证守望相助,警消合力托起生命希望......这些温暖片段不是偶然迸发的火花,而是崇阳大地悄然生长的文明根系破土而出的盎然春意。当善行从个体自觉升华为群体共识,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文明新风的时代笔触,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注脚。
诚信基因的现代演绎。当陈艳霞在路边捡到4500枚沉甸甸的硬币时,她没有丝毫犹豫,选择在在社交平台发起“硬币寻亲”。这份善意源于刻在骨子里的诚信基因,更因新时代契约精神的浸润而愈发闪亮。当监控视频记录下整个寻失过程,当网络传播让诚信行为获得几何级数放大,传统美德插上数字翅膀,构筑起“诚信可追溯、善行能传递”的现代文明生态。
红色血脉的责任担当。在鄂川两地民政部门和崇阳港口乡村民的暖心护送下,漂泊崇阳43载的七旬老人韩大爷终于踏上了期盼已久的归乡路。从脱贫攻坚战场到基层治理网格,2万余名崇阳党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转化为“一下三民”“敲门行动”“桃溪帮办”等民生实事,丈量着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他们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解决“急难愁盼”的行动自觉,在街头巷尾树起新时代的先锋旗帜。
专业救援的生命之光。青山水库溢洪道边的生死时速中,“公安蓝”与“消防橙”交织成最动人的保护色。热心群众的即时报警,智能指挥系统调度的多维度协同,专业救援队伍的极速响应,展现的不只是应急处置的速度与温度,更是对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当应急管理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救援”,当志愿服务从零散行动升级为系统工程,专业力量与民间善举的共鸣,谱写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崇阳乐章。
从诚信之光到爱心护送再到生命救援,崇阳故事里的每个主角都在诠释:文明不是悬于云端的道德标尺,而是浸润市井的温暖底色。当崇阳好人从“盆景”变“风景”,当善行义举从“偶然”成“必然”,这座城市的文明海拔正在新时代的春风中不断抬升。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县域表达——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让文明的温度可触可感,让向善的力量生生不息。(全媒体记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