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桃溪文艺】徐俊军:《惊蛰赋》

03-06 10:49  

作者:徐俊军

天有雷霆以张阳气,地启蛰户而应律吕。夫惊蛰者,乃天地阳气初升,雷动八荒之候也。自太初混沌,乾坤始奠,阴阳相搏而六合生光,寒暑递嬗而万物启蛰。此非独虫蛇之觉醒,实乃寰宇生机之勃发,兆民奋志之先声也。今以五千年青史为经纬,采九州志士之精魄,作此《惊蛰赋》,彰天道之昭昭,颂人杰之烈烈。



第一章  太古鸣雷


玄鸟司分,苍龙启蛰。当夫北斗指寅,东君驾六龙之车;羲和浴日,阊阖开九重之扉。雷车隆隆碾破玄冥,电鞭霍霍劈裂层阴。昆池冰坼,起蛰龙于深渊;云梦泽开,醒玄龟于大泽。此际也,共工触柱之遗响未绝,女娲补天之彩石尚温。有熊部落,轩辕铸剑于首阳;烈山氏子,神农尝草于阡陌。

观夫先民举燧,星火燎原之势;后稷教穑,嘉禾蔽野之观。大禹凿龙门而九河导,刑天舞干戚而猛志存。商鼎铸饕餮,铭刻移山填海之勇;周鼎镌云雷,昭彰克勤克俭之德。《月令》有云:“雷乃发声,蛰虫咸动。”此非独自然之象,实乃华夏先民破蒙昧、启文明的图腾也。


第二章   春秋雷动


及至春秋,惊蛰之气愈炽。管仲射钩,终成九合伟业;重耳奔走,卒践五霸宏图。勾践卧薪,廿载终吞吴地;伍员抉目,孤忠犹看越兵。昔者楚庄问鼎,中原震动;秦穆誓师,崤函云屯。此皆蛰伏经年,待时而动者也。

孔圣周游,开杏坛之春雷;老聃著经,启玄牝之妙门。墨翟非攻,兼爱如甘霖普降;庄周化蝶,逍遥似惊电破空。诸子百家,争鸣若雷霆交响;九流三教,竞秀如蛰龙腾渊。观“惊蛰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鸠——岂非喻文明之觉醒,思想之嬗变乎?


第三章  秦汉惊雷


秦皇奋六世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汉武承文景之基,挥天戈以拓疆圻。蒙恬北筑长城,龙蛇起陆;张骞西通绝域,驼铃震天。太史公遭腐刑而著史记,司马相如赋长门以动天听。此皆以惊蛰之气,破困顿之局者也。

苏武持节,十九载北海牧羊;班超投笔,卅六年西域封侯。马援马革裹尸,耿恭煮弩守城。观汉画像石,雷公击鼓,电母扬鞭,伏羲持矩,女娲执规——此非独神话想象,实乃大汉雄风的图腾写照。正如《淮南子》所云:“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第四章  魏晋春霆


魏晋之际,惊蛰别具风神。嵇康广陵散绝,刑场犹奏天籁;陶潜归去来辞,东篱自采秋菊。王右军兰亭修禊,悟生死于流觞;谢康乐山水寻幽,开诗境于永嘉。顾恺之洛神图卷,衣带当风;陆探微人物画笔,春蚕吐丝。

佛图澄杖叩石虎,法显西行求真经;鸠摩罗什译金经,慧远结社白莲。云冈石窟,万佛沐惊蛰之阳;龙门造像,千龛纳华夏之气。此正如惊蛰三候之“仓庚鸣”,胡汉交融,文明交汇,谱就中华文明新章。


第五章  隋唐雷音


隋炀开运河,千里帆樯动地来;唐宗纳谏言,万国衣冠拜冕旒。玄奘西行,驼铃摇碎大漠月;鉴真东渡,海舟劈开扶桑涛。李太白醉草吓蛮书,杜子美泪写兵车行。吴道子画壁,天衣飞扬;颜鲁公书碑,忠魂凛凛。

观大明宫含元殿,双阙入云,似蛰龙昂首;洛阳城应天门,万国来朝,如百川归海。敦煌壁画飞天,挟雷鼓而舞霓裳;西安碑林法帖,藏剑戟于笔墨。此诚如韩愈《送穷文》所言:“震雷烨烨,开蛰户而出蟠龙;祥风习习,解冻土而生嘉禾。”


第六章  宋明春雷


赵宋文人,以惊蛰之气入词章。东坡赤壁作赋,惊涛裂岸;稼轩挑灯看剑,梦回连营。张择端绘清明上河,虹桥舟楫如惊蛰市声;范仲淹守西北边塞,羌管悠悠化春雷号角。朱子格物,穷理以致知;陆九渊明心,直指本心。

及至有明,惊蛰愈显风骨。于谦北京保卫战,挽狂澜于既倒;王阳明龙场悟道,开心学之新天。徐霞客踏遍青山,游记字字生雷;李时珍尝尽百草,纲目页页含春。戚继光抗倭,鸳鸯阵动如霹雳;郑和下洋,宝船队势若奔雷。


第七章  近世惊雷


清末惊雷,声震寰宇。林则徐虎门销烟,正气冲霄;邓世昌黄海撞舰,忠魂贯日。孙文振臂,辛亥惊雷摧帝制;蔡锷挥戈,护国义旗荡袁逆。北大红楼,新青年笔挟风雷;南湖画舫,共产党人誓破坚冰。

观夫长征路上,雪山草地留壮迹;延安窑洞,油灯土纸著雄文。台儿庄血战,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平型关大捷,八路教日寇胆寒。此正如《周易》所言:“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惊蛰之气,乃民族觉醒之先兆也。


第八章  当代春雷


戊子惊蛰,春雷动于幽燕。天安门城楼,宣告人民共和;长江黄河,奏响复兴乐章。钱塘江大桥重建,茅以升热泪纵横;大庆油田会战,王进喜人拉肩扛。两弹一星震寰宇,东方红曲彻九天。

及至改革春风,惊蛰气象更新。深圳渔村化魔都,浦东阡陌起广厦。港澳回归,紫荆莲花并艳;奥运圣火,鸟巢水立方辉映。嫦娥探月,玉兔车印广寒宫;蛟龙入海,探测器潜马里亚纳。此诚如《礼记·月令》所云:“仲春之月,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嗟乎!观五千载惊蛰史,实乃一部中华奋进史。昔者大禹治水,胼手胝足启华夏文明;今人九天揽月,呕心沥血筑复兴伟业。惊蛰之气,在自然为阳气升腾,在人文为精神觉醒。愿吾辈永葆此惊蛰气魄:蛰伏时潜龙勿用,奋发时飞龙在天。谨以张衡《应间》之言作结:“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

   

相关阅读